注册
English
关于我们
首页

时隔12年再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释放什么信号?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时隔12年,中国高层再次召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释放了什么信号?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周边环境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均发生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召开周边工作会议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此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中国周边工作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

   周边始终是中国外交优先方向。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抓手和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3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2014年11月,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10多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一道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果,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注入不竭动力。目前,中国已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在中南半岛和中亚地区形成命运共同体“两大集群”;同周边25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是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当前,中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同周边的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创繁荣美好的亚洲和世界的必由之路。

   亚洲置身世界百年变局,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亚洲地广物丰,人口众多,文化多元,发展多样,过去几十年总体保持稳定,形成合作发展和快速崛起势头,其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突显。博鳌亚洲论坛前不久发布的2025年度报告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大,但亚洲仍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另一方面,亚洲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安全和治理问题突出等挑战,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横行,能源、粮食、金融、产供链、气候变化等多重风险对亚洲影响日益突出。新形势下,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对中国与周边各国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作为亚洲大家庭一员和负责任大国,愿将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宏观战略层面,中国将坚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具体行动层面,中国将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支持地区国家走稳自身发展道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深化发展融合,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开展安全和执法合作,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扩大交往交流,便利人员往来。

   中国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以自身发展促进周边发展,携手地区各国共同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汤中超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信息来源:中国网

首页    首页    推荐栏    首页推荐位右上    时隔12年再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释放什么信号?

本文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官方网络媒体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传递资讯,图片和文字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络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将相关内容修正、删除。

浏览量 :0

创建时间:2025-04-12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