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中国酒业发展情况如何?5句话总结

3月27日,在四川泸州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分享发布《2024年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由中国酒业协会牵头编制,基于市场数据与产业调研,系统梳理了当前酒业的挑战与机遇。“城际观察”从报告中提炼出5个核心结论,带你看懂中国酒业的真实底色与转型方向。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 摄影 城际观察
1.整体承压,增速放缓
2024年被视为酒业的“深度调整年”,市场消化能力疲软、渠道库存积压、动销频次下滑成为普遍现象。数据显示,酒类制造业增速与利润双降,部分白酒上市公司利润增速跌至-5.4%,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中小企业生存压力陡增。
2.白酒啤酒“双雄”主导,其他品类盈利难
白酒和啤酒以93%的消费量、98.7%的利润占比,牢牢占据行业头部地位;而葡萄酒、黄酒等品类合计份额不足7%,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至1.3%。市场“马太效应”凸显,中小品牌面临边缘化风险。
3.年轻化与库存成最大挑战
白酒消费群体老龄化问题严峻——50岁以上人群占比58%,而35岁以下仅12%,年轻客群对“情感价值”的需求倒逼行业创新;同时,全产业链库存高企,白酒上市公司存货规模突破1363亿元,渠道积压与社会库存叠加,去化周期漫长。
4.机遇藏在政策与转型中
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与地方产业扶持(如贵州、四川等地)为行业注入动能;数字化转型(线上销售占比将破20%)、文化赋能(如“白酒出海2.0”与国际标准制定),以及“科创+文创”跨界模式(如科技酿酒、IP联名),成为破局关键。
5.未来趋势: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
增量时代终结,存量竞争下,行业需转向“质价比”与差异化:产区特色化(如酱酒产区)、数智化渠道融合、消费场景多元化(轻饮酒、社交酒局)是核心路径。报告强调,唯有以“长期主义”构建健康生态,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中国酒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阵痛与希望交织。无论是破解年轻化难题,还是借力科技与文化突围,主动拥抱变革者,方能在这场“价值重塑”中赢得未来。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展区一角 摄影 城际观察
本文核心观点与数据引自《2024年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