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English
关于我们
首页

全市唯一!这所学校入选教育部“教联体”建设典型案例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了全国第二批《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典型案例》,成都市东坡小学《多方联动 多频共振 家校社协同共画劳动教育同心圆》案例在近千份征集稿中脱颖而出,成为成都市唯一入围学校。
每天必做家务作业  娃娃变身“厨艺达人”
去年寒假,东坡小学的孩子们在父母的协助下,完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庭劳动作业:有的煮饭做菜,有的洗碗拖地,有的整理房间。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家务劳动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学校的孩子都非常爱劳动,在劳动付出中感悟生活之美,收获成长中的酸甜苦辣,这是家校联动取得的成效。”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深挖苏氏家族家风故事,强调家务劳动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多重价值,鼓励学生参与日常家务,让优秀家风浸润家庭,形成家校共育生态圈。
学校通过“东坡讲堂之家长学校”“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提升家长劳动教育意识,培养孩子自觉的家务劳动习惯、自理的劳动技能。还通过“假期N计划”分年级设计劳动清单,涵盖整理内务、清洁卫生、烹饪美食等8项家务劳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完成3项家务劳动,每月至少学会1项新的家务技能。

六年级的秦朗轩同学从小就喜欢帮助妈妈做菜,从最初帮妈妈打下手,到已能独立掌勺,甚至还在成都市首届银杏校园食育文化节上凭借一道东坡肉获得了一等奖!现在,秦朗轩不仅热爱烹饪,还开始研究甜品和饮品的制作。“非常感谢学校,从小对娃娃的劳动教育的培养,看到娃娃的每一次成长,我们家长都很感动和开心。”秦朗轩的妈妈说。
35个班都有“自留地”  孩子们争做像东坡一样的生活家
学校的不同学科也都与劳动实现了跨学科融合。“比如,我们数学课学习分类,我们就让孩子们回家收拾房间,将数学知识用到生活劳动中。科技课需要学具,我们倡导利用废旧物品,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相关负责人介绍。

学校还结合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社团课程,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为学科融合课程(必修)、校本活动课程(选修)和特色综合课程(选修),1-6年级均设置每周一节劳动课、一次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东坡扎染社团、香事社团每周开课,并分年级成立梯队,让孩子们通过“双修课程”形式,培养劳动素养,习得劳动技能。

来到东坡小学,处处能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学校打造“东坡六园”,开创以“东坡文化”为主线的劳动体验区域,打造躬耕园、行知园、乐学园、善思园、笃信园、致颖园等六大种植基地。学生按节令种植蔬果,参与农事活动,躬耕笃行,学习种植,照顾生命,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自己。全校35个班级均有自己的自留地,用于耕种。遇上种植基地大丰收,学校会举行东坡采摘节,孩子们会将义卖所得捐赠给乐至乡村小学。
学校还从东坡文化中提炼耕读教育理念,开设非遗手作、非遗茶艺、非遗香事、食育课堂,让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感悟生活之美,努力成为像苏东坡一样的生活家。
联通多方社会资源  打造校外实践“梦工场”

近日,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成都市东坡小学的院校共建活动现场,成都市东坡小学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互授“教育实践基地”和“基地学校”牌子;成都市东坡小学分别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站长唐淼和社教导师颁发了“科学教育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聘任证书,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为成都市东坡小学院校共建特聘导师颁发了证书。孩子们认真聆听社教老师的讲解,了解中国古建筑的精髓,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了大斗拱的营造与搭建,在实践中探索与学习。

“我们积极拓展校外育人空间,引领师生、家长、社会各界共同构筑接纳度高、体验性佳、成就感强的‘学习场’。”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充分运用资源,深化校企、院校合作,与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公司牵手的“东坡设计院”、与世界500强IBM公司、电子科技大学的“东坡科学院”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学校还积极联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公益行动和社区志愿服务,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学校成立了“和仲志愿小分队”,小志愿者们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参与社区街道的服务型劳动,如垃圾分类宣讲活动、世界水日活动、世界环境日活动等。学校还成立了“河小青红领巾小分队”,小志愿者们从美化家门口的清水河畔做起,投身于保护河道志愿服务。

 

首页    原创    原创    原创左下    全市唯一!这所学校入选教育部“教联体”建设典型案例

本文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官方网络媒体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传递资讯,图片和文字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络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将相关内容修正、删除。

浏览量 :0

创建时间:2025-03-25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