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English
关于我们
首页

看了韩国人的豆芽汤,我要为豆芽打抱不平

饭点看点该看的!请问下面三道美食有什么共同点!

 

 

哦,好像是都有它——基本随便问一个人最爱吃的蔬菜是啥都不会说是它的东西,一个在水煮鱼里把肉藏起来被嫌弃的东西,但是吃卷饼最不能少的东西!

 

豆芽!是你!

 

1

蔬菜极简主义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士的简牍中,有“黄卷一石”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这个“黄卷”,是指大豆(黄豆)的幼苗,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豆芽。

 

不过,汉代人吃的跟我们还不太一样:他们应该是将豆子播种入土,采撷长出的幼苗。而今天的豆芽,则是仅靠清水浸泡豆子,促其萌发,吃更鲜嫩的下胚轴和子叶。这种用水催发的豆芽直到宋代《山家清供》里才明确地出现,被称为“鹅黄豆生”。

 

以菜豆为例认识下胚轴和子叶

 

后来人们发现,比起夏天,在腊月至初春生豆芽更好——大地冰封,万物肃藏,正是青黄不接时候。只需水泡豆子这样简单的操作,就能在此时得到最鲜嫩的蔬菜,岂不神奇?冬春吃豆芽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在内蒙古和晋、陕接壤地带,凉拌豆芽甚至成了春节很郑重的待客菜。直到今天,虽然各种蔬菜早已实现反季节供应,很多人家却依然有年节发豆芽的习惯。立春日吃的春饼、春卷中,豆芽也是必备之物。

 

吃春饼时候没有咬断豆芽的口感就没有灵魂!

图源:《风味人间》

 

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种酶活跃起来,有助于维生素合成,也使蛋白质和淀粉的性质发生转变,更易被人体吸收。因此,豆芽的营养价值更高于豆子本身。民间传说中,明代郑和船队七下西洋,船员却不像同时期欧洲水手那样容易得坏血病,秘诀就是带了很多豆子,有豆芽吃——豆芽其实是富含维生素C的疏菜。

 

怎样发豆芽?

 

 

1.选用饱满无虫蛙、无霉斑的豆子;笸箩、洗菜筐等能漏水的容器。豆子数量能铺满容器底部即可。

2.清水浸泡豆子一晚,使其吸饱水分,能徒手捏变形即可。

3.在容器底部铺上纱布,将豆子均匀平摊,表面盖一块干净毛巾或屉布遮光。每天给豆子淋水3~5次。如果见光,豆芽口感会明显变差,最好将容器放在较暗环境下。

4.豆芽长出1厘米左右后,可在表面盖布上压些重物(如一瓶矿泉水),这样能让豆芽长得更粗壮。

5.发豆芽要保持洁净,每天可将容器整个儿放在水龙头下冲一冲。淤积污水会让豆芽变质。

6.豆芽生长迅速,需要抓住“赏味期限”。待到子叶变绿、根须增多,口感就会变差。

 

 

2

豆芽家常菜

 

“豆芽”一词在今天,多指绿豆或黄豆的嫩芽,偶尔也有黑豆、赤小豆的。它们物美价廉、易得又百搭,有海量的家常做法。

 

黑豆芽

 

绿豆芽口感爽脆,常常凉拌或热炒。在沸水里焯一下断生,过凉水沥干,拌入酸辣调料,就十分爽口。与肉丝、粉丝、韭菜、豆干等不同配菜同炒,则能激发其所含氨基酸特有的鲜香。但要控制好火候,不可过于熟烂。

 

旧时淮扬盐商生活豪奢,看似平常的炒豆芽也吃出花样,比如用鲜活小河虾爆炒绿豆芽,起锅时每只熟虾都抱住一根豆芽,如一群小猴各拿金箍棒,此菜便名为“大闹天宫”;又因弯曲的小虾略像驼背老人,别称“寿星拄拐杖”。

 

讲究的厨师会将豆芽头尾两端掐掉,只烹饪最嫩的中段。因此豆芽也有别名叫“掐菜”。

 

相传晚清宫廷里,有一道备受慈禧太后喜爱的“酿豆芽”。做法是在纤细的绿豆芽中嵌入更细的鸡丝或火腿丝,精心炒熟,很考验厨师的手上功夫。如今两广地区还有“酿豆芽”,则是将十几根豆芽两头用韭菜捆成一束,在每束豆芽缝隙里塞满肉馅,形如一个个细长灯笼,入高汤煮熟而成。

 

 
 
 
 
 
 
 
 
 

折磨厨师的酿豆芽和更折磨厨师的酿豆芽

上图源:绵羊料理

 

绿豆芽还是粉面主食的最佳配菜,无分南北,大部分面条、米粉里都爱加一把。无论是麻辣、酸辣、重油还是咸香,清爽的豆芽都能平衡调味、丰富口感。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传统粉面里也常见豆芽。

 

越南河粉里的豆芽

 

黄豆芽白胖可爱,常被人们赋予各种吉利口彩:江浙沪地区叫它“如意”,贵阳则把黄豆芽煮豆腐叫作“金钩挂玉牌”。潮汕、闽南地区,依然保留着古语风韵,将豆芽称为“豆生”,年节时用豆芽、韭菜、面线同炒,寓意“生财长寿”。

 

豆芽炒猪血

 

黄豆芽比绿豆芽韧一些,不仅能凉拌热炒,也适合较长时间熬煮。它含有能提供鲜味的谷氨酸,和菌菇、笋并称为素菜的“味三霸”,能为素汤增添骨汤般的香气。南京传统小吃“鸡汁回卤干”虽然以鸡汁命名,其实汤里并无鸡肉。给卤豆干提鲜的,正是与它同煮的大量黄豆芽。

 

糟糕!又被骗了好多年!

 

朝鲜、韩国美食里,黄豆芽汤是一道经典菜,用滚烫的石锅熬煮,少许小银鱼、海带和葱蒜未提味,将米饭倒入沸腾的汤中拌着吃,鲜香可口。

 

豆芽醒酒汤

图源:《白钟元的料理课堂》

 

除了前述几种豆子,蚕豆也能发豆芽。但它通常在嫩芽刚冒头时就烹饪,主要吃的仍是硕大的豆瓣,上海人幽默地称之为“独脚蟹”。在江浙一些地区,水煮发芽蚕豆还是端午节的时令小零食。

 

煮蚕豆就是要这种发芽的才好吃

 

市场上还常见一种“豆苗”,模样纤长碧绿,有一股特殊的香味。那实则是豌豆的芽,跟涮火锅常用的豌豆尖味道相仿。豌豆尖是豌豆藤蔓的鲜嫩末梢,豌豆苗则是刚萌发的幼苗,口感更为细嫩,常用上汤汆烫的做法。扬州人特别喜欢豌豆苗,年节时要专门炒一盘,因为在当地方言里豌豆是“安豆”,这道菜寓意一年平安。清明时节,他们还会把豌豆苗切碎混合米粉,拍成圆圆的“安豆饼”煎着吃。

 

这种挂汁的食材涮火锅太对了

 

除了凉拌、炒、煮,各种豆芽偶尔也会出现在馅料中。它们质地过于细嫩,缺乏筋骨,加工成馅其实有些难度。但爱好美食的天津人不怕麻领,将绿豆芽和红粉皮(一种淀粉制作的食材)、香菜、香干、面筋等搭配,以麻酱、香油、红腐乳调味,做成名叫“津味素”的特殊粉色馅料。津味素既能包饺子、包子,也能做传统早餐“卷圈”——用油豆皮包馅儿,炸到外酥里嫩,卷在大饼里吃。

 

 

 

和不懂卷圈的人没什么好说的

 

广东人把豌豆苗也做成了馅儿:广式点心里的“豆苗饺”,在普通虾饺基础上,馅料中添加豌豆苗,薄薄的澄面皮透出碧绿颜色,令人食指大动。

 

豆苗饺

 

3

豆芽之外的各种“芽苗

 

近年来,食用幼苗早已不限于豆芽。人们发现许多蔬菜、粮食种子都可以用水培的方式产出“芽苗菜”,它们生长期短,而且口感鲜嫩、营养丰富,正逐渐成为餐桌上的新宠。

 

西餐中各种芽苗一般用于蔬菜沙拉,或与肉类搭配,让餐食营养更全面。在国内,可能为了与传统的豆芽区分,新兴芽苗菜更常以“苗”命名,吃法大多为凉拌、涮火锅、快炒、炒鸡蛋等。

 

1

 

花生芽

与豆芽相仿,但要粗壮得多,吃起来有鲜花生的淡淡甜味。但要注意,存放过久、受潮发芽的花生,通常已被黄曲霉素感染,别把它当成天降美食。

2

 

蕹菜苗

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空心菜的“童年”,因为叶子细长如竹,又名竹菜芽,口感鲜嫩。

3

 

香椿苗

和树梢采摘的“香椿芽”味道相近,但它不受季节限制,随时可以水培栽种,亚硝酸盐含量也比树芽要低。

4

 

萝卜苗

萝卜籽萌发后,初生的子叶形如爱心,也像张开的贝壳,有别名“贝壳芽菜”。它有跟萝卜相近的辛辣味。

5

 

葵花籽芽

嫩叶上常常带看尚未脱落的种壳,味道也有点像生葵花籽。

6

 

苜蓿芽

苜蓿是一种常.见牧草,属于豆科,芽苗也有点像微缩版豌豆苗,有一股特别的青草气息。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5年3月刊

 

 

首页    看世界    美美与共    美美与共列表右    看了韩国人的豆芽汤,我要为豆芽打抱不平

本文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官方网络媒体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传递资讯,图片和文字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络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将相关内容修正、删除。

浏览量 :0

创建时间:2025-03-25 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