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English
关于我们
首页

书生之梦:红袖添香夜读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书生应该没有不知道这句话的,这也是激励他们读书的精神动力。蒲松龄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文人幻想的敏感点,并将它变成奇妙的小说,这便是《聊斋志异》中的《书痴》。

    《书痴》讲的是彭城书生郎玉柱的故事。郎玉柱出身书香世家,但他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做,就是个书呆子。有一天深夜,他在读书的时候,在《汉书》里看到一个美人的剪纸,就拿在手心里看。没想到,这“纸片人”变成了真正的美女,自称从书中来,就叫颜如玉。郎玉柱十分欢喜,两人情投意合,从此红袖添香,好不快活。郎玉柱与颜如玉结为夫妻后,佳话传遍乡里,却被一个姓史的县令嫉妒。史县令想霸占颜如玉,到郎玉柱家里抓人的时候,颜如玉已经逃走了。史县令气急败坏,下令焚毁郎玉柱的书房,颜如玉被困在书斋里,再也出不来了。郎玉柱大悲,发奋读书,终于考中进士。之后,郎玉柱获得在史县令的老家福建做官的机会,拥有了权力,抓到了他在老家的罪状,最后查抄了史家,为颜如玉报了仇。

    蒲松龄写下这个故事,只慨叹读书人之不易,觉得当权者应该对书生好点,不能像秦始皇焚书那样毁掉书生的精神家园。“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他觉得史县令被复仇,纯属活该,却意识不到这本身就是难以了结的冤冤相报,当无权者希望获得权力对仇家进行无情打击的时候,自己难免也会成为权力的附庸,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好目标而不得不向上攀爬,不得不屈服于官场的逻辑。或许蒲松龄没有清晰地意识到内心深处的纠结与自我矛盾之处。毕竟,这个故事太迷人了,对书生太有诱惑力了,在“颜如玉”的帮助下,权力和美色都有了,物质与精神财富双丰收,这是多少在现实中不得志的书生的幻想啊。蒲松龄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古希腊神话里,有个塞浦路斯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用象牙雕刻出一位婀娜多姿、栩栩如生的美女,对她朝思暮想,终于有一天,美女雕塑变成了真人,他竟然梦想成真了。在心理学上,这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现实中的事情与预期的一致,可谓心想事成。蒲松龄虽然没接触过现代心理学,却深谙其中的底层逻辑,《书痴》里的郎玉柱,就是体验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幸运儿。或许,在无数个难眠的深夜,蒲松龄也曾盯着泛黄的纸页,想着自己不明朗的前途,多次幻想过有一位知心的美人出现在面前。当幻想渐渐成了某种思维习惯,再加上“红袖添香夜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观念影响,蒲松龄就容易产生写下郎玉柱故事的灵感。而且,这种灵感以及它带来的遐思与构想,还会经过多次变形与流变,进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新的故事里。

    《小谢》就是另一种“颜如玉”的故事,而且它比《书痴》情节更复杂,故事更精彩,也有更多聊斋特有的鬼魅气质与惊悚氛围。《小谢》讲的是陕西渭南书生陶望三的故事。陶望三酷爱读书,却家境贫寒,只好借好友的废弃旧屋居住。只是传言这旧屋闹鬼,人们都不敢进入,但陶望三不怕鬼,就在里面读书。果然,一天夜里,有俩女鬼进入旧屋,看到陶望三躺在床上休息,就上前调戏他。陶望三为人向来正派,从不占女孩子的便宜,便制止了两人的行为。她们见陶望三如此尊重女性,便喜欢上了他。原来,女鬼本是两名妙龄美女,年长一些的叫秋容,年轻一些的叫小谢。秋容和小谢在旧屋里陪伴陶望三读书,三人关系如胶似漆,陶望三与她们虽是阴阳相隔,却如同现实中的夫君与妻妾。后来经过一番患难经历,陶望三科举考试成功,小谢也借尸还魂,与陶望三过上了令人艳羡的幸福生活。

    虽然这个故事也算是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而且是一段相当经典的人鬼情缘,但其妙处在于,并没有因为“脑洞”很大而损害了细节的丰富与真实。蒲松龄花了大量笔墨来写陶望三在旧屋里如何与秋容、小谢共度“三人时光”,有时陶望三教秋容写字,有时小谢从背后捂住陶望三的眼睛,逗他开心,显得十分俏皮可爱。甚至秋容和小谢会为了陶望三而争风吃醋——这些细节,可谓情侣日常。或许,这些事情,或是蒲松龄与心爱的妻子经历过的点滴往事,或是他心中渴盼已久的“红袖添香时刻”。这些美好的瞬间早就凝刻在蒲松龄的内心深处,等他讲述陶望三的故事时,就能自然流露出来。

    不论是才貌双全的颜如玉,还是温柔可爱的小谢,她们都是蒲松龄幻想中的陪伴书生的佳人形象。或许正因为现实是残酷的,人生难有得意之时,他才在文学的世界里,让想象之花肆意绽放,丝毫不顾及读者甚至是后人的感受——正是这种最赤裸裸的展示,才能最接近文学的本质,哪怕它是不那么光彩的,甚至有些偏狭。在文学创作里,过度自我不是一件坏事,能够坦诚面对自我,乃至揭露、批判自我的人,其实更容易赢得读者的共鸣与认同。

聊斋中的很多美好想象,实际上就是书生的幻梦,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不能说幻梦就是无聊的意淫,就是毫无价值的。且不说文学本来就有“白日梦”的价值,是“苦闷的象征”,是纾解胸中郁结、宣泄内心不满的渠道,蒲松龄能在现实之外找到精神的锚点、强化自我的意识,也是很难得的事情。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年少时都做过不切实际的美梦,但随着岁月增长,渐渐忘记了它们,或耻于说出内心的真实声音。蒲松龄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正是那难得的真——真实、真诚、真心,在幻想佳人相伴的时候,他也做到了对真我的复现与升华。

 

信息来源:中国作家网

 
首页    文旅    文史钩沉    文史钩沉列表    书生之梦:红袖添香夜读书

本文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官方网络媒体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传递资讯,图片和文字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络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将相关内容修正、删除。

浏览量 :0

创建时间:2025-02-18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