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English
关于我们
首页

扎根乡村,逐梦田野:看这些新农人如何用行动点亮乡村振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继续聚焦“三农”工作

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其中,“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

为新农人的追梦指明了方向

坚定了信心

 

就让我们来了解几位双流乡村的追梦人

王成城
120亩有机菜园背后的“她力量”
 
 
 
 
 
 
 
9年前,王成城还在法国经营餐厅,如今她已成为双流区彭镇木樨社区的一名有机蔬菜种植新农人。她的转变始于对有机食品的深入了解,2016年,她毅然回国,与朋友一起租下120亩土地,开始了有机蔬菜的种植。
王成城选择在彭镇扎根,不仅因为这里的地理环境和市场前景优越,更因为她看到了有机农业在这里的巨大潜力。从都市到乡村,从商业到农业,王成城并没有感到不适,反而在田间地头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
王成城坚信,有机农业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对土地和健康的责任。她的农场严格把控质量,每块土地都经过检测,确保无重金属污染,每个菜品都经过第三方检测。
“我们农场一年四季都会种不同种类的蔬菜,冬季以菠菜、小白菜等叶菜类为主,夏季则种丝瓜、苦瓜、番茄等瓜果类。”王成城说。
“今年的计划是通过技术积累,带动更多的人致富。”王成城表示。她的农场目前解决了50多名农户的就业问题,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培训更多的农民进行有机种植技术,共建500亩修复农田。
 

 

宋汝斌
用智慧打造“草莓王国”
 
 
 
 
 
 
 
在双流彭镇木樨社区,95后的宋汝斌用9年时间,将一片草莓园打造成了充满生机的“草莓王国”。
作为四川省唯一一家使用“双流冬草莓”地理标志的企业,宋汝斌的草莓园种植了十几种不同品种的草莓,其中不乏市场热门的新品种。
“像今年我们有三个白草莓品种都还是比较成功,其中越雪妃口感非常独特,非常甜,其他品种像白草莓的梦之芙品种是市面上比较火的一个品种,大家管它叫冰淇淋草莓,总体来说比较受市场的欢迎。”宋汝斌说。
宋汝斌的父母是草莓种植的先行者,他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毅然放弃曾经学习的土木工程专业,投身草莓种植行业。如今,他的草莓不仅畅销本地市场,还不断引进新品种,满足消费者需求。
 

 

“90后”组团
打造“乡村慢生活”
 
 
 
 
 
 
 
在黄水镇文武社区,三位“90后”年轻人杨珣、贺诗韵和袁杨建共同打造了“喜爱·惬意时光”营地,通过乡村发展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挖掘消费新场景,吸引年轻人体验乡村慢生活。
“三位合伙人” 左:贺诗韵 中:杨珣 右:袁杨建
“做园林的哪个心里没藏着个桃花源?”杨珣笑着说,作为从事园林绿化行业十余年的资深从业者,杨珣在2023年底毅然转型,在黄水镇文武社区拿下了几十亩土地,开启了从园林到乡村文旅的跨界之旅。
“我来自农村,也希望回到农村。”杨珣表示,营地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树种,同时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打造出一个既自然又时尚的休闲空间。
为了打造这个营地,杨珣召集了一支多元化的团队。他的发小袁杨建曾在匈牙利从事餐饮业6年,被邀请回国负责营地的餐饮板块;贺诗韵则负责品牌推广和活动策划。此外,营地还吸引了一批热爱乡村生活的年轻人加入,共同为这片土地注入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营地,让大家感受到乡村慢生活的魅力,释放压力,回归自然。杨珣说。
 

 

李彦军
用咖啡讲述乡村故事
 
 
 
 
 
 
 
在彭镇岷江村的“时光原野”粮油产业园区,金色的油菜花海与绿油油的麦田交织成一幅田园画卷。而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南野暮白”咖啡屋正悄然成为乡村新晋网红打卡地。
作为“南野暮白”的主理人,李彦军有着清晰的品牌规划。他透露:“郁金香是我们春季的主题,每个季节都会推出不同主题,吸引消费者走进乡村,感受田野间的放松与美好。”春天来了,咖啡屋将打造花海造型与意境,让“乡村咖啡”品牌深入人心,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体验田园生活。
除了咖啡,“时光原野”园区还汇聚了茶咖、餐饮、住宿等多种业态,逐步成为乡村文旅的新地标。今年,岷江村将加快完善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推动“青石庭院”等项目的产业规划,助力乡村振兴。
 

 

这些新农人扎根农村的故事

只是双流乡村振兴建设的

一个缩影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耕耘收获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来源 | 云上双流

 

 

 

 

首页    乡村    新农人    新农人列表右    扎根乡村,逐梦田野:看这些新农人如何用行动点亮乡村振兴……

本文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官方网络媒体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传递资讯,图片和文字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络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将相关内容修正、删除。

浏览量 :0

创建时间:2025-03-22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