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English
关于我们
首页

泸州与重庆,一脉酒史同酿双城浓香

盼望着,盼望着,秋天来了,泸州至重庆的高铁通了!

随着G5766次列车从泸州站驶出,标志着渝昆铁路重庆西至宜宾东段正式开通。这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大动脉,让川南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间的距离再压缩,从此重庆到泸州最快仅需26分钟

“打个高铁”就能往返,山重水复,也终于双向奔赴。

|航拍渝昆高铁川渝段(泸州境)

从古至今,这亲密的双城一直休戚与共,唇齿相依。临近的地理位置、大同小异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客观意义上的“相似”,在困难时刻共同抗争、互为后盾,又加深了这两座城市深厚情谊。

如今,成渝双城经济圈延续着千年的缘分,在共通和发展中唱出属于泸州与重庆的合奏曲。

一衣带水,它们不仅有着共通的灵魂。

飘在双城上空的,还有一缕酒香。它既是山城与大江文化在饮酒习俗上的展开,又是满承历史渊源的载体。

透过泸州老窖的浓香,我们穿梭于过去与现在,看到了两城拥抱的新世界。

金沙江、岷江汇入长江,三水合流,由西向东,自泸入渝,一条大江成为这两座城市共同跳动着的血脉。

泸州泸县紧邻重庆荣昌、永川,泸州合江与重庆江津接壤。佛宝山与江津四面山根石相依,泸县的濑溪河也在弯弯绕绕中踏进荣昌。

泸州在上游,重庆在下游。地质动荡的亿万年间,两座城市演化出神似的山水,带来命中注定的“宿命感”。

水,雕刻了这两座城市的外貌。

|两江汇流的重庆朝天门码头,浅黄的长江与碧绿的嘉陵江在此交融。图源:视觉中国

奔流的长江及诸支流,为重庆汇聚了几乎整个四川盆地的水脉,长江经此方可称为“雄阔”。又有嘉陵秀美,相遇于长江,形成了重庆渝中半岛的狭长之势。

|位于长江与沱江交汇处的泸州酒城 

在泸州,长、沱两江呈横穿之势,百转千回,赤水河与永宁河也在此蜿蜒,川流不息。

沱江自北汇入长江,在泸州冲刷出似龙头般的江阳半岛。干流的磅礴与支流的潺潺共同浸润着这片土地。

山,撑起了泸渝双城的风骨。

重庆,身处四川盆地东部低山丘陵区。板块的不断碰撞塑造了绵延无尽的褶皱,这里是世界上特征最显著的褶皱山地。

今日之重庆可称为“8D魔幻”,“山即是城,城即是山”,依山而建的城市美学令重庆“上天入地”,人们行走其中仿佛飞檐走壁。

|多山、多江、多雨、多雾的环境,加上各种奇特的建筑及立体交通方式,塑造了重庆极为独特的城市气质,也为世人展现着属于重庆的“魔法空间”,重庆“8D城市”之称即由此而来。图源:视觉中国

而在明代学者杨慎的笔下,泸州也是“半空楼阁千山绕,两岸人家一水分”的山中之城。甚至泸州八景之山春眺、方山雪霁、东岩夜月、琴台霜操都与山有关。

忠山、方山、笔架山、玉蟾山......山不在高,其蜿蜒起伏构建起百子图广场、沙湾老街、大梯步广场等泸州独特的城市设计。对泸州人来说,上街如上山,爬坡也早已成为日常习惯。

|百子图文化广场位于沱江之滨,因拥有清代石刻“文王百子图”而得名。广场所处位置原为江边峭壁,是一块典型的不可利用地,通过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建成了一个依山傍水,体现泸州山水城市特色的公共广场。图源:视觉中国

两座城市与大江的碰撞不仅于此,当水遇上山,雕刻出众多的湾、滩、沱等地形。

而人们修筑的坝子,如泸州的高坝、瓦窑坝,重庆的沙坪坝、菜园坝、李子坝等,则共同构成了泸州与重庆的山水造化。

发达的水系,便捷的航运,千百年来,双城因水而兴,因水而荣,同为巴蜀连接下游的枢纽,长江让重庆和泸州这两个港口城市成为了亲密的朋友,纤夫们唱的“川江号子”响彻双城的山水之间,交流颇多的文化与历史,也成为人们心底相似的“乡愁”。

从地理角度看,川江流经降水充足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上段为富饶的四川盆地,下段为奇险的长江三峡,径流丰富,流量充沛,通航条件极佳。

|三峡是连接中部与西部的咽喉通道,上连富庶的四川盆地,下通荆楚、江浙一带,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图源:视觉中国

作为沟通富饶的天府之国与长江中下游的水路大动脉,这条向东达海的黄金水道创造了泸州与重庆繁荣的社会图景。

宋朝巴蜀地区人口密集,商贸繁忙,“商贾之往来,货泉之流行,沿溯而上下者,又不知几。”“商贩溯嘉陵而上,马纲顺流而下”就是描述长江重庆段与嘉陵江的通达景象。

泸州亦然,长沱两江的水陆码头商贾四方辐辏,比肩继踵,泸州的小市百货骈阗,好一番川南经济中心的盛况。

|南宋以来,临安的粮食、军马以及朝廷的物资全凭四川水运,每年运送的军粮达150万石,从泸州、小市各码头发运的粮船达千艘,运量数万石之多。从沱江上游金堂运来的烟叶,资中、内江的糖,邓关下来的盐,都在小市码头集散中转。

来自泸州本地的酒商、自贡的盐商、内江的糖商以及其他各地的茶商、粮商云集于小市,官商客运之船舶次第停靠又络绎离开,白日里人声鼎沸,长夜中灯火通明。

如今在泸州长沱交汇之处的“洞宾亭”上悬一联:白日看千人拱手,夜晚观万盏明灯”,说得便是这民康物阜之况。

其中的酒、盐、糖、茶有很大一部分从泸州转运至重庆及湖北的长江沿岸城市,泸州与重庆除“共饮长江水”外,还在千百年间共品过不少美酒与佳茗。

据《华阳国志》记载,秦国与巴人立盟约道:“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这是古文献中关于巴蜀清酒较早的记录。

《诗经》的采集者,江阳人尹吉甫也曾在《诗经·大雅》中云: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可见巴蜀之酒的闻名,可上寻至先秦甚至蒙昧时代。

而在《水经·江水注》中:“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巴乡清”冬酿夏熟,色清味重,是不可多得的美酒。

行至宋元时代, 更是酒旗如云,作坊林立,过街醉人。据《泸州市志》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泸州课酒税6432贯,占商税的33.6%。”

|从宋朝开始,泸州就建有六个收税的税务机关,其中之一就是专门收酒税的“泸州酒务”,每年征收的酒税占地方政府税收的十分之一。

泸州人将善酿的“基因”传承,依靠酒曲、泥窖池等伟大发明,将中国白酒推进至大曲酒时代。

依靠水路,泸州人也将浓香传往更远的地方,重庆便近水楼台先得月。

时间行至民国,在当年酒类销售多在本地市场的情况下,泸州大曲酒每年有50%左右的酒销往重庆等地。重庆最著名的“国民酒家”都在主要售卖泸州大曲酒。

|抗日战争时期,从1938年2月18日开始,日军对重庆进行了持续五年半的大轰炸,直到1943年8月23日才结束,后被称之为“重庆大轰炸”。图为上世纪40年代,重庆在城市的废墟中继续营业的国民酒家。

重庆市的专卖公司和酒业公会当时从行业管理的行政角度,按照经营规模大小和布局沿革来由,把泸州酒的从业等级列为特等厂家以区别普通厂家。

甚至直接将“泸州大曲酒”称为“四川大曲酒”,泸州大曲酒已成为四川白酒甚至中国白酒品质的代名词。

那时泸州大曲酒一度风靡,供不应求,“温永盛”字号影响之大、之久绝非其它名酒可比。从泸州老窖如今搜集来的旧资料中可以窥见一二。

|1943年,重庆万县(今万州)安乡酒坊购买泸州大曲酒的收据。

1946年,《重庆征信新闻》在介绍重庆市场的物价时,将泸州大曲酒列为酒类中的代表。提出其他曲酒因市场疲软被迫降价时,温永盛曲酒销售仍呈旺势。

|1946年《重庆征信新闻》曾报道渝市整个酒类行业疲软,但是只有温永盛大曲酒价格不降反升,成为那一时期重庆酒业市场的标杆。其直销或分销点计有陕西街、大洋沟、望龙门、中兴路、保安路、凯旋路等多处,使得以温永盛为代表的泸州大曲酒成为重庆大曲酒市场的绝对主角,船过夔门闻酒香,泸州大曲酒香了重庆,更通过重庆香遍了全国各地及海外地区。

晚清至民国,泸州老窖前身的36家作坊中有许多都在重庆设有分号,如1924年温永盛作坊在陕西路开设了分号;1946年在重庆望龙门、望龙里新设销售处;1948年在重庆中兴路再添分号,销售300年泸州大曲酒。

|1946年,温永盛作坊在重庆望龙门、望龙里新设经理处,销售泸州大曲酒和橘子酒(左);1948年,温永盛作坊在重庆市中兴路97号再增设直销点,销售三百年老窖大曲酒(右)

民初,在泸州澄溪口码头,当时,泸州老窖营沟头(现泸州老窖酒国家非遗传承中心)出产的大曲酒主要从这个码头运往全国各地。

|民国初期的泸州澄溪口码头。食盐、砂糖、木材、煤炭、铜、铅、茶叶、竹木、山货等物资在此集散、中转,再经沱江、长江、茶马古道,上可至成都、川西以远,下可达重庆、宜昌、武汉、南京、上海。

今天重庆解放碑附近曾是泸州老窖协泰祥、天成生等作坊的重庆分号;1946年《大公报》曾记载了泸州老窖永兴诚作坊在重庆的分号。

1941年,泸州老窖爱仁堂作坊曾在民族路开设了名酒总批发处;《盖世报》又于1945年记载爱仁堂在民族路138号新添的门店,其与136、137号相连,销售门店达到三间。

|泸州老窖爱仁堂作坊在重庆民族路开设的“爱仁堂名酒总批发处”(照片拍摄于1941年)。

泸州老窖福星和作坊直接将坊中子女与重庆经销商张氏家族联姻。

1948年6月17日,《中央日报》(重庆)刊载真正泸县温永盛曲酒为四川两大特产之一。

如今走进泸州老窖博物馆,还能看到留存的民国时期天成生作坊写着“chungking”(重庆)字样的酒罐。

也许在老一辈的重庆人心中,对泸州老窖也有复杂的情感。用生于泸州的百年巨匠、国画大师蒋兆和的诗句或能窥探一二:“梦中常饮家乡酒,且与乡邻共举杯。”

可见,由古至今,泸州老窖进入重庆的寻常百姓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在中原与江南的正史中,“巴蜀”二字总是结伴出现,尤其是军事领域。“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一句道出双城江河峻岭之险要。

|重庆江津至泸州北线高速路建设 图源:视觉中国

抗敌与红色,渗入泸州的血液之中,成为这座城市爱国情怀的底色。互为依靠与后盾的泸渝双城,背后也有许多渊源可讲。

南宋末年,蒙宋战争异常激烈,时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的余玠采用依山为垒,以点控面的方式,在岷、沱、嘉陵以及长江流域险要之处,构筑了十七座以重庆为中心的山城堡垒,以此抗击蒙军。

泸州合江神臂城与重庆的合川钓鱼城就是其二,埋藏了难以磨灭的热血历史。

|长江三面环绕,四周悬崖峭壁,有如天神之巨臂猛势伸入,控制住蜿蜒而过的滔滔江面,民间仿照其自然地理形势,取名“神臂城”。蒙元战争时,江山社稷系于一地。神臂城及其四川地区的防御体系,在军事上屏障了南宋王朝,于物资和人力上支撑着西南财政,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图源:视觉中国

神臂城,犹如一只大而长的臂膀伸入长江,扼长江水上咽喉。《元史》记载,元朝军队攻入泸州后,城池五易五守,军民在高达67次的战役中固守35年,直至全部战死。

而这也成为血肉的屏障,保护了后方重庆的安居,甚至对延缓南宋王朝覆亡也起到重要作用。

近代的泸州城与泸州人也和重庆一同与国家共兴亡。泸州老窖历史上的先辈,用伟大的精神书写着一代代泸州老窖国窖人的爱国基因。

现代文学中的“红色记忆”之一——长篇小说《红岩》中,讲述了一名累受刑讯、左腿撬断却始终坚贞不屈,团结狱中同志坚持斗争,最后惨遭敌人秘密杀害的女烈士。

|泸州老窖春和荣作坊主李华伯之妹李青林烈士。新中国成立后,为追悼李青林,人们在她的遗像下敬献了一副挽联:“求自由惨遭屠杀,可歌可泣,可称民族英雄;为主义壮烈牺牲,不屈不挠,不愧女中豪杰。”

鲜为人知的是,其原型李青林生于泸州,且是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16代传承人李华伯的六妹。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激情涌动,身在泸州的李青林怀着救国的热忱之心加入中国共产党,研习马列主义思想,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如历任战训同学支部书记,为党组织开办沱江女子商店,秘密开展联络工作掩护外来同志等。

1942年,李青林转移至重庆加入南方局妇运组。后又担任中共万县县委副书记、建起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不幸的是,1948年,在特务的追捕下,李青林被叛徒出卖被捕。在惨烈的严刑审讯下,李青林的左腿被生生撬断,痛苦晕厥也始终不曾透露革命事业的一丝一毫。

|抗日战争期间,泸县抗敌后援会歌咏团成立,李青林主要负责宣传和募捐工作,并随歌咏团参与义演。

在重庆渣滓洞狱中,李青林团结狱友,相互鼓励,保持斗争。直到1949年11月14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坚定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赴死,时年37岁。

如此可歌可泣的人物,在泸州老窖的历史上并不是孤星一颗。乱世之中,英雄故事在双城轮番上演。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避免故宫文物遭受洗劫,有九千余箱辗转至重庆,分三处存放。最多的一处与泸州人刘航琛紧密相关,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当时泸州老窖爱仁堂作坊主。

|1938年,泸州老窖爱仁堂作坊主刘航琛在重庆为故宫保存3830箱珍贵文物,免遭日机轰炸。左图:1937年刘航琛创办的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右图:2021年拍摄的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他将自己最为坚固的川康银行腾出,不惜冒着自己所存重要资料消失殆尽的风险将3830箱文物稳稳存下。1938年,纵然面对日军对重庆的狂轰滥炸,这间满盛着家国情怀的仓库坚如磐石。

泸州老窖作为忠贞不渝的爱国企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在历史动荡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社会责任感。

淞沪会战后,中国沿海港口几乎全部落入敌手,来自国际的支援物资无法抵达战区,形势一度万分严峻。

|在抢运物资上,从1939年至1944年间,为保障重庆的供应和前线作战部队日常生活需要,每年从泸州各个码头经长江水运的大米达5000多载船,单粮食一项就达420多万担(一担为一百市斤,即50公斤)。为保障部队食盐,泸州码头仅1938年9月至年底,派出2000余艘船只,运载川盐出川以济吴、楚,保证了食盐的供应,稳定了物价。

但蜀道之难也是客观现实,作为大后方的四川交通不似沿海发达,只一处是例外——泸州。

紧贴重庆的泸州城水路畅通,千年以来的航运通衢令其“当仁不让”地成为重庆物资转运的中心。

旺盛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泸州本就繁荣的酿酒业,彼时酿酒作坊纵横数十里。泸州老窖前身的36家明清酿酒作坊,包括温永盛、天成生、爱仁堂、协泰祥等,在战火中无言守护着珍贵的酿酒窖池,生产昼夜不停,最高年产量达1800吨,居全国之首。

|位于泸州老城中的泸州老窖酿酒作坊,泸州老窖正是在这遍布泸州境内的36处老作坊基础上公私合营建立起来的。

这也只是抗战时期泸州作为大后方坚实后盾的一个侧面。若说泸州是英雄的城市,那泸州老窖,便是英雄的酒。

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中国历史迎来一场关键的“会晤”——重庆谈判。

在谈判的43天里,毛主席数次用泸州大曲酒招待谈判代表与各界友人。

|20世纪40年代,泸州老窖温永盛作坊使用的商标。

觥筹交错间,许多隔阂随之淡化,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直至如今,发展中的民族企业——泸州老窖的红色血脉仍在代代赓续,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豪情壮志仍在涌动。

一个甲子又过十余年,英雄的故事仍在流传,英雄的酒也代际相传。

身为近邻,泸州不仅输送了巨量的大曲酒与酒精,更慷慨地授重庆以“渔”。于是,重庆的酿酒历史与泸州渊源也极为深厚。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泸州老窖爱仁堂作坊“三百余年老窖曲酒厂”酒瓶。

民国时期,许多重庆的作坊都曾到泸州拜访,学习酿酒技艺。如1906年,杨氏兄弟去往泸州置办酿酒设备,又买回一些泸州大曲酒的母糟。从泸州聘请的烤酒师傅沿用与泸州完全一致的工艺,大曲浓香也在重庆初显锋芒。

重庆花林春酒坊的创始人鲍念荣从泸州老窖的前身之一——温永盛酒坊的明万历窖池中引进窖泥、母糟,后发展为重庆名酒诗仙太白。

……

在重庆,那些雅致的馆子挂着‘泸州大曲’招牌,这四个字就像‘闻香下马’的酒旗一样,对嗜酒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每一间小酒馆夜里都挤满了人,酒桌一直从楼上设到楼下,又从楼下设到马路边,成群的人挤在那些小酒馆里,半斤之后又来半斤地喝着。”

|泸州与重庆的文化交融也体现在墙画艺术中,位于洪崖洞栈道旁墙画中的小卖部所售卖的酒就是泸州老窖。

这是1947年,在《东南日报》刊发的“重庆酒家旧事”关于泸州大曲酒的记忆。

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酒文化研究会顾问杨自庆也曾以“老重庆人”的身份回忆,提及1961年,重庆市场的泸州老窖特曲、头曲、二曲和三曲仍是重要的酒类商品。

几十年后的如今,或许举杯的场景有所改变,但在重庆,泸州老窖的身影依然俯仰可拾。

|沉浸式体验千年国酒文化,2023年泸州老窖“流动的博物馆”在渝首展。

2023年7月,泸州老窖重点IP——“中国浓香,大成之路:流动的博物馆”文化体验活动全国巡展首站在重庆启幕。跨越千年,众多见证中国酒文化发展脉络的历史物件在重庆再现,双城之缘又一次因酒而相连。

当下,“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热火朝天,泸州作为川南中心城市,与重庆协同共进,交流愈发密切。

经济共赢,“生态互助”,泸渝双城共享蓝天,携手治水,合奏出环保发展的“生态曲”;医疗、公安、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务在双城间“跨省通办”……

|泸渝高速公路波司登长江大桥,筹建时为合江长江一桥,横跨于合江县榕山镇与白米乡之间,是泸渝高速公路(G93)——跨长江的控制性工程。

如今,“轨道上”的双城已然建好,加之省际公交、高速,泸州与重庆,这对近似“孪生”的土地脉脉相通,双向奔赴,合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在一脉浓香的牵引下,双城的故事仍在延续,直至下一个千年。


 

本文系「北纬28度的浓香」原创

 

 

首页    酒业    美酒探源    美酒探源置顶    泸州与重庆,一脉酒史同酿双城浓香

本文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官方网络媒体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传递资讯,图片和文字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络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将相关内容修正、删除。

浏览量 :0

创建时间:2025-03-21 22:06